從中國到中東和南美“新興國家”的集裝箱運價一直在上漲,而亞歐和跨太平洋貿易航線上的集裝箱運費則在下降。
根據Container xChange的最新報告,隨著美國和歐洲經濟面臨壓力,這些地區(qū)從中國進口的消費品減少,導致中國尋找新興市場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作為替代出路。
4月,在中國最大的貿易盛會廣交會上,出口商表示,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已導致歐美零售商對其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。隨著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轉移到新的地區(qū),運往這些地區(qū)的集裝箱運輸價格也有所上漲。據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(SCFI)顯示,本月初,上海至波斯灣的平均運價約為每標準箱1298美元,較今年低點高出50%。上海-南美(Santos)的運價為2236美元/TEU,漲幅超過80%。
去年,華東青島港新開集裝箱航線38條,主要沿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通往東南亞、南美和中東等新興市場。
該港口在2023年第一季度處理了近700萬標準箱,同比增長16.6%。相比之下,主要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的上海港的貨運量同比下降6.4%。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,今年第一季度,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中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8.2%,達到1580億美元,占對這些國家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。班輪運營商已經在中東推出了服務,因為這些地區(qū)正在為制造商打造樞紐,而且那里有支持海運的基礎設施。
今年3月,中遠海運港口以3.75億美元收購了埃及蘇赫納Sokhna新集裝箱碼頭25%的股份。該碼頭由埃及政府建造,年吞吐量為170萬TEU,碼頭運營商將獲得30年的特許經營權。